
文/茶人小谈
在民间有数九的一个习俗,“五九”是我国“数九”中的第五个九天,关于其歌谣也有“三九四九冰上走,五九六九沿河看柳”,也就是说,一年当中最冷的是三九和四九,到了五九的时候,气候开始逐渐转暖,沿河的柳树就发新芽了。今年的五九,具体时间是在腊月十七,也就是公历的1月27日,那有什么说法呢?
数九,并不是为了消遣,更多的是为了预测来年的一个气候冷暖,从而更好的生活,以及指导农事,按照自然的规律,数九当中的每个阶段,都有其特点,比如五九的时候,早晚温度低,中午相对会高一些,但是也会有冷空气频繁活动。
这个时候我们仍然要注意做好一个防寒的工作,虽然比起三九四九,温度要高一些,但是整体的趋势还是偏冷的,并没有出现非常暖和的情况。
后天交五九,老人说“最怕五九一日晴”,为啥要怕?谚语早有答案。五九期间,有其本身的一个特点,入五九的第一天,如果是大晴天,在民间有些啥说法,为啥人们会害怕,进入五九头一天,天气晴朗?看看谚语是咋说的。
谚语一:五九一日晴,干旱到清明
意思就是在五九的头一天,如果是出现晴天的话,那么后续出现干旱的情况会比较大,一直没有雨雪,说明气温比较高,还比较的干燥,我们经常说,清明时节雨纷纷,清明的时候,都没有雨水,可见天气的一个干燥。
从另个一角度来讲,缺少雨水的话,庄稼就不能正常的生长,那么作物也就不能做到五谷丰登,人们很难改变天气带来的后果,因此而害怕。
谚语二:晴遇五九头,来年添坟头
这个也是说,当五九的开始,碰到天气晴的话,来年的时候,容易失去的人比较多,这个在以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,我们结合谚语一来理解,试想一下,五九之后,天气主要是晴天的话,那么温度会升的比较快,前面我们已经提到,五九的特点,整体上是偏暖的,而且冷空气也较为的频繁。
这个时候一直升温的话,说明暖空气占据主导,那么一旦冷空气袭来,就会导致寒潮天气的出现,这个也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,尤其是在以前,出现寒潮天气的话,庄稼容易被冻死,而且因为以前保暖措施也不完善,人甚至也会受灾,因此而失去生命的,都不少见。
人们认为,在五九的时候晴天,容易出现寒潮天气,从而导致人们遭受自然灾害,所以会感觉到害怕。
农村的这些谚语,其实也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恐惧,因为当时科技水平比较低,人们都是靠天吃饭,所以会比较看重这些农谚,但事实上,它是存在一定的地域性的,而且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,这些也已经不再适用了,我们作为一个了解就可以了,天气是否降雨,它事实上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而不单单依靠某一天。
—The end—
